想撕NBA的肉吃,您夠格上桌嗎
馬弗里克-卡特
馬弗里克-卡特的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是你大概率直到他干過的事——與詹姆斯、里奇-保羅和蘭迪-米姆斯一起創立了LRMR;2011年一手策劃了臭名昭著的《決定》;通過一筆交易幫助詹姆斯成為利物浦的股東。簡單點說,在詹姆斯開拓商業版圖的過程中,卡特絕對是個悶聲干大事的狠角色。
知情人士稱,新聯盟將借鑒高爾夫、F1等短賽季賽事的經驗,男女籃各6支球隊,計劃在8個城市舉辦比賽,每個城市為期兩周。消息一出,美國媒體帶著看熱鬧不嫌事大的興奮勁兒:NBA拉響了紅色警報!新聯盟會把NBA打得落花流水!
這代表了一種普遍的情緒,NBA球員的薪水越來越高,比賽卻讓人提不起興趣,誰愿意看一群五大三粗的肌肉棒子湊在一起玩套圈游戲呢?
然而觀眾的審美疲勞,并不代表一群有錢人砸幾十億建個新聯盟,就能撼動NBA的統治地位。
過去幾十年,美國并行發展的籃球聯賽其實不少,真正對NBA形成沖擊的只有ABA,1967年,ABA正式成立,首任總裁是NBA傳奇中鋒喬治-麥肯。
新聯盟開張,第一件事就是去NBA挖墻腳,里克-巴里是ABA搶來的第一個超級巨星。因為與勇士老板富蘭克林-梅烏利在獎金問題上發生爭執,巴里一氣之下加盟了奧克蘭橡樹隊,主教練是他的岳父布魯斯-黑爾。
奧克蘭橡樹幾乎開出了天價——年薪7.5萬美元,球隊15%的所有權,門票收入超出60萬美元的部分可以提成5%。這次跳槽引發了一場官司,舊金山勇士提起訴訟,稱1966年簽訂的合同規定,巴里不能在1968年之前為其他球隊效力,而橡樹隊表示這種條款觸犯了反壟斷法,理應無效。
官司來回扯皮,巴里相當于坐了一年球監,閑著無聊只能客串轉播組,看著球隊打出22勝56負的戰績。1968-69賽季,橡樹隊挖來前勇士隊主帥亞歷克斯-漢納姆,休賽期和新奧爾良海盜隊進行了一筆交易,換來了拉里-布朗和道格-莫。巴里雖然因傷只打了35場比賽,橡樹隊還是奪得了總冠軍。
除了高薪,ABA還用更寬松的政策網羅球員。1969年,在底特律大學讀大二的斯賓塞-海伍德與丹佛火箭簽約。NBA和NCAA對此提出質疑,按照當時的規定,大學球員必須讀完四年才能進入職業聯盟。ABA認為球員因為經濟原因或家庭特殊情況,理應提前進入職業聯賽。最終法院裁定海伍德可以在丹佛火箭打球,NBA隨之修改了相關規定,允許沒畢業的大學球員參加選秀。
ABA挖墻腳挖紅了眼,連裁判都不放過,NBA最好的四個裁判——厄爾-斯特羅姆、約翰-瓦納克、諾姆-德魯克和喬-古休被ABA一窩端。多年以后,斯特羅姆在回憶錄里寫下了那段即興奮又沮喪的心路歷程:興奮是因為工資漲了,沮喪是因為ABA的球員、球館和觀眾數量都和NBA存在差距,在場上執法時滿面心里有落差。
關于斯特羅姆,我們以前在另一個號發過一篇相關介紹文章除了挖人,ABA主打的還是差異化發展:NBA在大城市布局,ABA走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扎根二三線城市;NBA推行24秒規則,ABA就改成30秒;NBA用橙色球,ABA就設計成紅白藍三色球。
更重要的是,ABA一直在努力向球迷提供NBA沒有的元素,比如三分球。這算不上ABA的首創,1961年ABL已經搶了先機,只是這個聯盟運營了一年多就宣布解散。喬治-麥肯打球時根本沒有三分球,但他力推這個規則,原因很簡單,在當時三分球可以讓觀眾興奮得從座位上跳起來。
可惜好景不長,ABA只堅持了9個賽季,最終活成了打不過就加入的現實版本,1979年被NBA吞并。ABA失敗的根本原因是只有高投入沒有高回報,錯失了電視轉播的蛋糕,只能依靠賣票賺錢,根本入不敷出。
以奧克蘭橡樹隊為例,1969年奪冠,但每場觀眾不到3000人,一個賽季下來老板帕特-布恩損失了幾十萬美元。轉手之后,球隊搬到了華盛頓,一年之后又輾轉到弗吉尼亞,改名為鄉紳隊,1975-76賽季正式解散。幾乎所有ABA球隊都經歷了搬遷和解散,完整堅持9個賽季的只有步行者一支球隊。
巴里在ABA賺到了高薪,還是忍不住吐槽,那些老板出爾反爾,球員們經常拿不到應得的薪水。騙子聯盟的名聲從此傳開,ABA便很難吸引到像賈巴爾、埃爾文-海耶斯這樣的明星球員。曾經被ABA折騰得頭疼,NBA最終還是依靠穩定笑到了最后。
1999年,ABA在美國重建并延續經營至今,不過影響力不足
嗯,沒錯,當年孫悅和奧神打得就是這個聯賽
與ABA相比,CBA(大陸聯盟)的生存之道似乎更值得后來者借鑒。當年ABA發動搶人大戰時,大陸聯盟還叫EPBL。神仙打架,小鬼跟著遭殃,EPBL也被挖走了不少全明星級別的球員。到了1975年,整個聯盟只剩4支球隊,差點倒閉。直到ABA與NBA合并,大量球員回流,才算緩過氣來。
1978年,EPBL正式更名為CBA。一年之后,NBA從CBA簽下4名球員,但是沒有提供任何補償。CBA提起訴訟,最終雙方達成和解,NBA支付了11.5萬美元,作為交換他們獲得了在任何時候簽下任何CBA球員的權利。此外NBA又給了8萬美元,作為裁判在CBA練手的培養費。
從此以后,CBA抱上了NBA的大腿。因為這層合作關系,NBA發明了10天短合同,根據勞資協議可以用最低工資標準與CBA球員簽約10天,允許續簽一次。完成第二份10天短合同之后有兩個選擇,要么將球員送回原來的CBA球隊,要么給他一份到賽季結束的合同。作為補償,球員所屬的CBA球隊可以獲得跟短合同等值的酬金。
1987年,CBA宣布允許球隊簽下因嗑藥被禁賽的NBA球員,這項計劃由NBA和NBA球員協會共同制訂,前提是該球員已經住院完成藥物治療,并經過CBA專員的評估。安德魯-威金斯的老爸米切爾-威金斯成為該計劃首批體驗者,在CBA效力兩年,輾轉了四支球隊后,他才回到了火箭隊。
上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兩個聯盟進入了蜜月期,CBA為NBA輸送了不少人才,球員有蒂姆-萊格勒、馬里奧-埃利、約翰-斯塔克斯等等,菲爾-杰克遜、比爾-穆薩爾曼、埃里克-穆薩爾曼、菲利普-桑德斯、喬治-卡爾這些名帥也都有CBA的執教履歷。
1991年CBA搞百年華誕(包括了來自EPBL的歷史),菲爾-杰克遜站C位
CBA的幸福時光在1999年戛然而止,前NBA球星伊賽亞-托馬斯領導的投資集團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個聯盟。接下來的一年半里,托馬斯面對層出不窮的商業問題束手無策。眼看著外包商陷入困境,NBA轉身成立了自己的發展聯盟,中止了與CBA的合作關系。2001年2月,已經無力支付球員工資的CBA宣布破產。
2001年秋天,CBA與IBL合并后復活,這種掙扎更像是回光返照。2005-06賽季,達科塔奇才隊、蘇福爾斯天空力量隊、愛達荷狂奔隊,以及一支原本計劃擴張的球隊科羅拉多14人隊轉投NBDL。2006-07賽季,CBA連續30年向NBA輸送球員的紀錄中止。2009年,這個支撐了63年的籃球聯盟成為了歷史。
歷史告訴我們,與頂級職業體育聯盟競爭很難有好果子吃,與他們并存時需要生存的智慧。
不可否認,封閉的NBA聯盟已經變得過于奢侈和金貴,馬恩學說里的“擴大再生產”至少在北美這片土地上水土不服,一邊是NBA即將出現8000萬先生,一邊是超級球星們不斷暗示82場常規賽太多太累了,它像一只巨大的資本貔貅,身在其中的球員很難不被異化,球迷也越來越難與這些金融工具人共情,不斷下降的收視率說明了一切。
但即便存在種種需求(尤其是那些夠不到NBA只能背井離鄉的北美球員),馬弗里克-卡特牽頭創立的新聯盟面臨很多挑戰:搶人需要開出什么樣的籌碼?如果吸引不到巨星,轉播權和廣告能不能賣出高價?摒棄了主隊的概念,又該怎樣培養球迷的忠誠度……
所以對他們來說,更切實的目標根本不是撼動行業巨頭,而是透過NBA觸角的縫隙,找到尚未開發的盲區,給審美疲勞的球迷增加一個選擇。
當然,更讓人感興趣的不是這個聯盟,而是站在卡特背后的詹姆斯。幾年前詹姆斯在社交媒體上表態,希望在拉斯維加斯擁有一支球隊,坊間傳聞賭城是NBA擴軍的所在地之一。然而肖華親自辟謠,擴軍遙遙無期,在這樣的背景下,這個新聯盟也許是詹姆斯的B計劃。
一個球迷在推特上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這一切都是為了布朗尼和布萊斯?”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體工隊長”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