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前的誓言,讓他成為了今天的“鮑科比”
但對于其他人來說,全明星,仍然是一個夢想中的榮耀,有的人在聯(lián)盟中征戰(zhàn)了十個年頭,只為了被念到一次自己的名字。可惜的是,在這一年,一位打出了生涯巔峰賽季的球員還是沒能入選,僅僅受邀參加了三分大賽。
但或許,從好的角度來說,正是成為這顆遺珠,才讓更多人關注到他,想去更多地了解一下他。
諾曼-鮑威爾,今年31歲,這是他征戰(zhàn)NBA的第10年。他的場均得分是24.2分,排在聯(lián)盟第18,快船隊內(nèi)第一;三分命中率42.8%,排在聯(lián)盟第12。
他打了45場比賽,全都是首發(fā);而這第10個賽季,也是他生涯第一次,被真正視為首發(fā)球員。
這十年,其實并不容易。
在賽季開始的時候,鮑威爾就因為一次采訪,瞬時成了聯(lián)盟的爭議焦點。
在被問到離隊的保羅-喬治和維斯布魯克時,鮑威爾說了他的“加減法理論”,“addition by subtraction”這句話通常在語境中的意思是,因為一些人的減員,而導致另一些人的機會增多。很多人覺得鮑威爾是在暗諷這兩人,但鮑威爾很堅定地重申了自己的觀點:
“這只是字面上的意思。”他說,“我是說,有的人離開了,就必須要有人站出來。我沒有對他倆不尊敬,但我一直都覺得,自己能做到什么,我能給球隊帶來什么。”
上賽季,諾曼-鮑威爾打了76場,只有3場首發(fā),場均拿到13.9分,在最佳第六人的評選中排在第四位。
但到了今年,他的場均得分,暴漲了10.3分。
“我想成為全明星,我想站在那個舞臺上。我打了十年了,我聽到身邊的人都在談論,‘他已經(jīng)打了十年了啊,他今年的水平真不錯’,我覺得,這就是對我的一種激勵。”
是的,盡管全明星的榮譽并沒有真的寫在他的履歷中,但他終究得到了認可,被整個聯(lián)盟所議論。作為另一支洛杉磯球隊的24號,他無比想要成為那個人,也以曼巴精神為標桿。不過,真正讓他熱愛上籃球的那個人,此刻卻不在身邊。
“我想告訴全世界你的名字:雷蒙德-愛德華茲,我把你的名字文在肩膀上,我的每一場比賽,每一個進球都是獻給你的,我想告訴你,我做到了。”
這位雷蒙德,是鮑威爾的領路人,也是他的舅舅。
童年時的鮑威爾(左)和舅舅雷蒙德(右)
當諾曼-鮑威爾還是嬰兒的時候,他的父親就離開家庭了。母親獨自帶著他和兩個姐姐生活。小時候的鮑威爾因為缺少父愛而焦躁,他曾經(jīng)因為年幼時說話困難,氣急敗壞地咬了幼兒園老師。母親努力打工掙錢自顧不暇,但幸好,鮑威爾的舅舅,雷蒙德出現(xiàn)了。
他填補了父親的空白,他堅定地用鼓勵、誠實和現(xiàn)實生活的教訓來指引鮑威爾長大,他教鮑威爾下棋,告訴他,在移動旗子之前一定要想清楚,因為人生是沒有回頭路的。
鮑威爾似懂非懂,但他知道雷蒙德是為他好的。只不過在一些時候,他終究是個孩子。有一次,媽媽沒有兌現(xiàn)給他的承諾,沒有給他獎勵,他在家里朝著身邊的人發(fā)火,當雷蒙德過來的時候,他一直跟舅舅抱怨,“她欠我的。”
“不,她不欠你任何東西,她給了你生命,她確保你不會挨餓,你有吃有住,你的生存需求得到了滿足。她不欠你的,你欠她一切。”雷蒙德堅定地告訴鮑威爾,這句話一下子把他打醒了,“舅舅總是在我生命的不同時刻灌輸給我正確的三觀。”
在更多的時候,舅舅總是陪著鮑威爾一起玩的,他熱愛籃球,喜歡帶著鮑威爾看NBA比賽,他們最喜歡的是湖人,喜歡看科比打球。鮑威爾也漸漸在孩子們當中嶄露頭角。舅舅在場邊給他起了個外號:“關鍵投手鮑威爾(Big Shot Powell)”。
這個外號聽起來并不酷炫,但舅舅告訴他,只有NBA球員才配得上這么牛逼的外號,他相信外甥能做到這一點,他也會堅定地以NBA球員為標準要求他。
鮑威爾的二姐瑪格麗特和舅舅雷蒙德
舅舅給他定下的目標,成了鮑威爾打球的動力。而舅舅教會他的另一件事,他也牢牢地記住了:不管去哪里,都要讓媽媽知道。
12歲的時候,鮑威爾給自己定鬧鐘,有時候是五點半,有時候是六點。堅持把科比視為榜樣的鮑威爾學到的是,要最早起床,比其他人更早地到球場訓練,來不斷強化自己。
鮑威爾會在飯桌上寫一張紙條:“媽媽,我不想讓你擔心,但是我現(xiàn)在要去公園投籃了。”鮑威爾找到的那個籃球場非常偏僻,甚至附近的很多人都不知道那里有籃球場——那塊地方更顯著的是一家酒吧,而籃球場藏在酒吧后身。
“如果你不知道那兒有籃球場,那你永遠找不到它。”
在清晨的第一縷晨曦中,少年鮑威爾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只有一個球,一個籃筐,和一個少年的夢想。
“那是專屬于我的世界,”他說,“我會在那里幻想著自己進入了NBA,我會在那里用幾個小時練球,模仿我在電視里看到的科比的所有絕殺,他的招牌動作,他的關鍵投射。那時候我不會扣籃,所以我一次次嘗試著扣籃。”
他每天都會給媽媽寫紙條,但第一次的時候,還是讓媽媽嚇了一大跳。
鮑威爾的母親和兩個姐姐
“當時她嚇壞了,”鮑威爾說,“她當時的反應是,‘這么小的孩子怎么會給我寫個紙條說去球場了呢?’她擔心有人綁架了鮑威爾,偽造了紙條,然后她一起床就跑去了那邊的球場找孩子。”
當她看到鮑威爾在那一個人練球的時候,她欣慰地笑了。
“因為我告訴過他,不管去了哪里,都要告訴我,”媽媽說,“很高興他能記得這些基本禮儀。”
媽媽記得,鮑威爾從小就能從動畫和電視節(jié)目里,汲取到正面的能量。他會反反復復看喬丹的紀錄片,研究科比的比賽細節(jié),他清楚地知道,喬丹和科比之所以會成為出類拔萃的超級球星,并不是因為他們的天賦多么數(shù)一數(shù)二,而是他們在天賦之外,付出了遠比常人更多的努力。雖然努力不足以抹平天賦上的差距,但更努力的人,往往能達到其他人所無法接近的高度。
鮑威爾還記得,在他七年級的時候,因為表現(xiàn)出色,他被教練邀請參加了當?shù)氐娜餍琴悾Y(jié)果對方全都是高中生,一個接一個地用力量強吃他,背身單打他,鮑威爾覺得非常不舒服,但并不是因為被高年級學生欺負了不舒服,他是這么說的——
“這是我第一次不是場上最好的球員,這種感覺太討厭了!”
然后,他日復一日地定鬧鐘,給媽媽留紙條,在那塊籃球場上刻苦練球。
但有一天,他經(jīng)歷了永生難忘的噩夢,差點決定再也不打籃球了。
那是在高四學期開始之前,他接到電話,立刻向醫(yī)院跑去。
雷蒙德住院了。
這個身高2米01的壯漢,永遠讓鮑威爾仰望的存在,就這樣一點點垮了下去。
醫(yī)生在雷蒙德的大腦底部發(fā)現(xiàn)了一顆腫瘤,他開始接受放療和化療,鮑威爾成了他的陪護人。在訓練結(jié)束后,鮑威爾會陪他回家,幫助他洗澡。他哄舅舅下床多走動走動,他到處給舅舅尋找高蛋白的實物,幫他找營養(yǎng)品補充身子。
“他就像一個護士,”媽媽說,“他挺身而出,照顧他的舅舅,我為他感到自豪。”
但雷蒙德住院了,這說明他的情況開始惡化了。鮑威爾陪著他度過了生命的最后時刻,直到有一天,舅舅把他叫過來,要囑咐他一句話。
十六年后,鮑威爾依然記得那天舅舅跟他說的,
“你要照顧好這個家庭,責任在你身上了。”
雷蒙德-愛德華茲,在56歲時去世了,鮑威爾感到他的天塌了。
舅舅去世后,鮑威爾開始抗拒打籃球。每次他走到球場邊,都能想到舅舅在搶籃板球,在場邊叮囑他應該怎么跑位,應該什么時候出手。他打開電視,看湖人隊的比賽,總感覺舅舅會在身邊和他一起吶喊加油,所有有關籃球的一切,都能想到舅舅。
“失去他的時候我經(jīng)歷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時刻,就像是走到了十字路口,”鮑威爾說,“他去世之后,我不知道籃球?qū)ξ襾碚f還有什么意義。”
但在雷蒙德的葬禮上,鮑威爾突然意識到了舅舅想要告訴他什么。
“如果我不打籃球的話,舅舅不會開心的。同時,我要承擔起責任,成為一家之主。”他在肩膀上文了一個文身,在一雙祈禱的手上,刻著“努力工作”這幾個字,雙手握著一個籃球,籃球上寫著,“雷蒙德-愛德華茲,RIP”,努力工作、祈禱和籃球,這是他和舅舅之間,最牢不可破的紐帶。
鮑威爾的大姐朱妮絲說,那是他和舅舅的“誓言”。
“他一直告訴我,你能做的就是努力,他熱愛籃球,我也是。我們有對籃球本源的熱愛。”
鮑威爾用他的NBA工資給媽媽買了新房子和新車,但比起個人物質(zhì),他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他成立了非盈利基金會“理解磨礪”,邀請軍人、企業(yè)家、運動員和其他不同領域與背景的老師和教授來到孩子們中間,講述他們的故事和成長經(jīng)歷,來激勵他們成長。他只想告訴孩子們,想要改善生活追逐夢想,你能做的,只有相信努力才能成功,并為此付出全力。
他和科比也有過互動,那是在科比的訓練營里,看到科比的鮑威爾手足無措,三天的訓練營,前兩天一直都是基礎訓練,沒有任何私下交流的機會。
到第三天,科比過來一對一輔導,教他們試探步。鮑威爾做了一個,科比說,“不,這招不對。”鮑威爾有些急了,“我偏要用這招投籃。”但科比跟他說,“我不是說你不能投籃,是你試探步的角度不對。可以干拔跳投,但是可以晃出更大的空間。”他就站在一邊,聽科比給他講怎么擊敗防守人,怎么在對手頭頂舒服投籃,站在旁邊的是科比的專屬訓練師菲爾-漢迪,后來他到了猛龍,成為了每天督促鮑威爾訓練的人。
但科比終究只有一個。
“我沒有1米98,我也不會成為科比,”有一天鮑威爾終于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他并沒有放棄,正如他自己一直所說的,“正是這么多的苦練,讓我可以接近那些天賦更優(yōu)秀的人了。”
他最后也只長到1米9,打得分后衛(wèi)或者小前鋒。他被評為四星高中生,并成功進入了UCLA,在大學,這樣的身材和優(yōu)秀的得分能力足以征服比賽,但只靠這樣的身材,是遠遠不夠打NBA的。
他更加瘋狂苦練三分球,并且花費了大量時間積極防守。他花了更多時間在健身房,增加肌肉來應對對抗。事實上,他在大學后兩年的比賽風格,和前兩年截然不同。他開始主動盯防對方的進攻箭頭,而且一有機會,他就會沖到內(nèi)線肉搏,有機會就扣籃。
但在大三結(jié)束的時候,給他的選秀前景是:落選。
他并沒有氣餒,當他的學弟李凱爾和扎克-拉文都選擇進軍NBA的時候,他回到UCLA,繼續(xù)磨煉自己的跳投。他開始強迫自己成為一個領軍人物,在大四這年,他真正成為了UCLA的核心,場均能拿下16.4分,聯(lián)盟第六。
是的,盡管在2015年的選秀大會上,他試訓了17支球隊,也只在第46順位被雄鹿選中,然后立刻換給了猛龍,但比起一年以前,他還是成功被NBA選中了。他沒有放棄任何機會,在夏季聯(lián)賽就大放異彩,被選入一陣。又趕在球隊鋒線人手短缺的時候,他直接擠進了輪換陣容。
然后呢?傷員們陸續(xù)回歸,他被安排去了發(fā)展聯(lián)盟打球。
但他用8場場均25分的表現(xiàn)打回了NBA,在賽季后半段和季后賽成為球隊主要輪換。
而他在大學苦練的防守技巧,或者說,他在科比身上學到的和對方在防守端搏命的本事,讓他在猛龍隊占據(jù)了一席之地。
他安然接受所有角色,但也從不畏懼挑戰(zhàn)。他給德羅贊打替補,后來給倫納德和丹尼-格林打替補。兩個人都離隊之后,猛龍讓范弗里特打首發(fā),鮑威爾依然是替補,他從未因此心態(tài)失衡,而是不斷告訴自己:
站在我前面的都是很好很好的球員,但如果他們上不了,我也應該拿出和他們同樣的水平。
生活從不是一帆風順,在親人缺失的家庭,鮑威爾也有過原生的心理障礙,他坦言自己曾經(jīng)抑郁過,懷疑過。但他或許是這群人中更加樂觀的,正如他自己一直所說,能從身邊的人身上看到優(yōu)點,能和朋友們互幫互助。
他會和樂福還有德羅贊聊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他說,有時候就會覺得全世界都在和你作對,你不適合打籃球了。不是每個人都能感同身受別人的不安和焦慮,他無數(shù)次想過結(jié)束職業(yè),但每次遇到困難的時候,他都會下意識摸摸肩膀上的文身。
我要照顧好我的家庭,放心吧,雷蒙德舅舅。
他在猛龍成為了真正的防守尖兵,贏得了“Playoff Powell”的稱號,在猛龍捧起了總冠軍獎杯,拿到了4年4200萬的合同,砍下了生涯最高分43分。但之后不久就被交易到了開拓者,那其實是他生涯的高管時刻,41場里31場首發(fā)場均19.6分,還在賽季后和開拓者簽下了5年9000萬美元的合同。但僅僅半年之后,開拓者決意重建,他又被交易了,送到了快船隊。
這一次,他沒有感到迷茫。因為洛杉磯,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也是大學就讀的地方。
“我從未想過,還能回到洛杉磯打球,我可以讓家人還經(jīng)常來現(xiàn)場看我打球了。在追逐夢想的旅途中,家人可以一直在身邊,我繞了一個大圈子,最后回到了圓滿的原點。”
這是他在快船的第三個賽季,也是全新的一個賽季:專屬于快船的豪華球館,新隊徽和新球衣。當他站在球場中間的時候,開始回憶起從前的那塊在酒吧后身的球場,想象這段不斷實現(xiàn)夢想的道路。
信念讓他走到了這里,讓他在聯(lián)盟中堅持了十個年頭,讓他在第十個賽季打出了生涯最佳的表現(xiàn),讓他在31歲,成為了要被反復提及,足以入選全明星的球員。
那么,有什么是值得分享給年輕人的嗎?
“在科比的訓練營上,他告訴我——當你在場上時,要拋開情緒,只從戰(zhàn)術(shù)的角度去分析每一個回合,你不要想著,‘這個球沒投進,我狀態(tài)太差了;我失誤了,這個球裁判怎么沒吹?’拋開這些,最重要的永遠是手頭的職責。”
如果今天表現(xiàn)不佳怎么辦。
定一個鬧鐘,明天早點起來。
明天的第一縷陽光,依然是嶄新的。
歡迎大家來我們的微信公眾號“后廠村體工隊”看看,有更多NBA、CBA相關考古、評論和人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