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竭力打造“最綠色奧運”
6000-7000名各國運動員乘坐近百艘船只在45分鐘內沿塞納河航行6公里,預計沿途觀眾將達30萬人……史上首個在開放空間舉辦的奧運會開幕式將于巴黎當地時間7月26日在塞納河上舉行。
盡管低碳環保、綠色辦賽早已成為奧運會的重要傳統,巴黎奧組委主席托尼·埃斯坦蓋仍向世界承諾,要打造一屆“最綠色的奧運會”,將本屆奧運會的碳排放量較前兩屆減少50%,控制在約175萬噸以內。
多位專家向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巴黎奧運會能否實現碳減排目標,目前尚不可知,但從充分利用現有場館、采用可回收塑料垃圾制成的環保座椅到建議游客綠色出行,巴黎奧運會正在竭力打造“最綠色奧運”。
為了達成減排目標,巴黎奧組委在籌備本屆奧運會過程中實施了一系列可持續發展計劃。其中充分利用現有場館、盡量少建新場館也是巴黎奧運會的一大特點。據悉,本屆奧運會大部分項目都在現有場館及臨時場館舉行,新修建的場館僅有3個。
本屆奧運會的奧運村充分利用了當地已有建筑設施,如將影視基地改造成有3200個座位的超大餐廳,電影工作室改裝成運動員訓練室,利用當地醫學院資源組建綜合診所等。同時,奧運村換乘大廳上方,安裝了一個太陽能光伏臨時頂棚。這個頂棚不僅能為運動員遮陽,還能給附近的建筑物供電。本屆奧運會結束后,奧運村將被改造成一個擁有3000間房屋的社區。有消息稱,這些建筑物屆時將使用可再生能源建造,且屋頂將被用于發展都市農業。
為了減少奧運會期間交通運輸的碳排放量,巴黎宣布奧運會期間限制私家車數量,建議游客優先選擇綠色出行。巴黎所在的法蘭西島大區為本屆奧運會新建長達400公里的奧運自行車道,設置了4.6萬臺共享自行車,部署了2.7萬個自行車停車位,其中1萬個車位和部分自行車道將永久保留,作為奧運遺產長期為節能降碳助力。
此外,奧運餐食也在向低碳環保方向努力。據報道,巴黎奧運會期間預計提供1300萬份餐食,其中80%食材在法國本地采購,蔬菜供應量是往屆奧運會的兩倍,同時100%循環使用餐具,以減少浪費。
不過,巴黎奧組委的一些綠色低碳舉措也引發了不少爭議,其中,建造不裝空調的奧運村備受關注。
“我們設計這些建筑物時充分考慮了居住舒適性,巧妙調整了建筑物的朝向,夏季避開了陽光直射,外立面隔熱效果也非常好,所以不需要裝空調?!卑屠鑺W運會場館和基礎設施交付負責人揚·克里斯欽斯基在接受路透社采訪時說,奧運村建筑盡可能考慮了舒適性,室內外可實現6攝氏度至10攝氏度的溫差。
歷史數據顯示,巴黎夏季平均氣溫在17攝氏度到25攝氏度之間。不過,受全球氣候變化影響,法國氣象局早前預測,今年5月至7月全國氣溫大概率較往常更高。據英國《衛報》報道,7月26日至8月11日奧運會舉辦期間,巴黎的氣溫有可能超過34攝氏度,濕度接近70%。這樣的氣候條件給運動員的備戰和比賽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中國社會科學院生態文明研究所研究員、可持續發展經濟學研究室主任王謀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表示,各方應理解巴黎奧組委在環保方面的努力和立場,但運動員的健康應是組委會首要考慮的因素?!拔覀儜獌炏缺U线\動員在舒適環境內擁有最好的機能狀態,讓他們去創造更好的成績,在此基礎上再倡導節能環保的理念?!?/p>
“關鍵是怎樣協調好‘適宜’環境與減緩碳排放之間的關系?!鼻迦A大學全球氣候治理研究主任胡彬對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說,巴黎奧組委應在節能減排與運動員居住的舒適度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應考慮極端天氣溫度對運動員的影響。
為了緩解空調爭議,巴黎奧組委最終還是提供了“租借空調”的服務。目前已有超過2500臺空調被各代表團租用。除了提供租借空調的服務外,巴黎奧組委還允許各國代表團自帶空調進奧運村。
盡管綠色低碳舉措不斷,但截至目前,巴黎奧運會尚未宣布要實現碳中和,僅宣布采用ARO的方法進行碳排放管理:即避免(Avoid)不必要的排放、采取減排措施(Reduce)以及對無法避免和削減的碳排放進行抵消(Offset)。
碳抵消,是指通過投資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項目來補償個人或組織產生的碳排放量。這些項目可能包括植樹造林、風力發電、太陽能項目或提高能源效率的舉措。在王謀看來,“通過碳抵消達到碳中和是有效的方式,無論對奧運會還是全球綠色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通過碳抵消達到零排放,這個手段是必要的?!焙驅χ星鄨蟆ぶ星嗑W記者表示,“雖然法國核能很發達,但也不可能完全實現100%零碳電力,只能通過購買綠證或者是其他方式抵消,這是目前最具可行性的方式。巴黎奧運會也是一樣的道理。”
奧運會在挑戰與期待中開幕并不是第一次。隨著奧運會即將正式開幕,人們的擔憂和爭議可能會隨著緊張激烈的賽事而消散。據卡塔爾半島電視臺網站報道,有多達10500名運動員將在巴黎奧運會上競技,本屆奧運會將在32個項目中產生329枚金牌。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寧7月22日也表示,中國一貫高度重視體育事業發展,積極參與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中方預祝巴黎奧運會取得圓滿成功,為推動全球團結合作注入更多正能量。